邀请函——穿过标签与隔阂,我们重识、拥抱彼此
敬启者:
展信佳。
一些闲话
由于这篇文章会是我的朋友们在博客上读到的第一篇文章,所以先扯点闲话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博客网站。
本站是使用hexo依托于github个人主页建立的个人独立博客,主要用来记录我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摘录在博客和书本的阅读中偶然有感的文段。(由于是依托于github,所以访问速度可能会比较慢,有梯子的建议开启梯子访问) 创作的整体原则是,在不暴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前提下,以最坦诚的态度,书写自己的思想,展现在我的认知中最真实的自我,希望能引发读着的共鸣与思索。
虽然建站的初衷是为了分享和交流思想,但事实证明,分享的功能或许还需要时间来解决,而交流或许本身就不是博客这一形式擅长的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因此有了这篇邀请函来实现交流的目标。无论你对下文提到的活动是否感兴趣,都欢迎在“闲得无聊”时翻翻我写的其他内容,也随时欢迎任何形式的交流。
背景
和当初选择学习物理的那份对自然的好奇心类似,我一直希望并尝试理解人们的各种想法和行为。 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我相信,大多数人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即便从某些角度看来,它们是不可理喻的,但在换位思考后,在代入了一些可能的预设后,它们又看起来是合乎情理的。 这并不是说它们是正确的,它们可能依旧与社会的公序良俗、法律道德相违背,但我得以窥见这背后带有人性的,可以理解的那部分。 许多事情在我看来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观点和需求的碰撞,而且这些碰撞是难以避免的,我们诚然可以根据道德和法律来批判,但这未必时时都是一个“合理”的标准。
但是理解的前提是交流,当一个人不愿对他人展开自己的思想或不愿体悟别人的思想时,理解是不可能的。 在标签化、抽象、单一视角的网络社交时代,我们对发表着各种观点的网友一无所知,只凭着其一小段发言管中窥豹,在抽象的刻板印象中谩骂,因而网络上的交流总是充满戾气,屏幕上涌现了无数在线下交流中难以启齿的字句。
而随着生活的疏离,想要进行有深度的交流似乎总需要克服某种隔阂的阻挡,贸然一本正经地将话题深入似乎总会有某种尴尬的感觉,而平滑自然地将话题转向有深度的内容又谈何容易。于是,可能是有感于Hayami的《只有散步我们才真正聊天》,又或许是受了仲老师每天在朋友圈行为艺术的启发(笑),想到把这种交流作为一种活动展开,如此一来,那份尴尬也化为了一份真诚。
方式
两个人由一方发起邀请/请求,相约在某个时段一起去吃饭、喝咖啡、散步、坐在草坪上、线上会议……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是有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专注于交流即可。在开始聊天前大致准备一份提纲或清单,主要是列出关于对方好奇的特点或者是想交流的思想,以备一时头晕、陷入尴尬时打破僵局,有内容继续聊下去。但这个清单不必事先给对方看,还是希望交流可以尽可能自然地发生,而非刻意准备。
比起日常的约饭之类的活动,我想这种谈话的特别之处在于,双方都对谈话的内容有较高的预期,已然知晓内容会是深入的话题,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绕开前面的铺垫,对这邀请的同意本身就是对这种深度的默许。 同时,交流中大可以不必担心“冒犯”对方,因为这也同样是被默许的,而且有着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让双方沟通解释,打破这种看似“冒犯”的观点。最终来说,这种“冒犯”的消解,正是我们通过沟通跨越隔阂与刻板印象的表现。以这种方式“重新”深入认识、理解彼此,对世界多一份宽容、理解和爱,我想这就是我发起这个活动的初衷。
此外,这种形式看起来似乎和播客有些像,但比之或许会更加轻松自然一些,将重点放回了交流本身而不是将其展现给听众。
以上只是对我的想法的一般性陈述,回到这封公开的邀请函——说得更准确些,应该是对邀请的邀请:欢迎有兴趣和我尝试这种奇怪想法活动的读者/朋友通过任何途径和我联系,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邮件又或是在评论区留言。当然,我已经预料到冷场的可能,所以如果一周还没有人来找我,我会拿着这篇邀请函去找人,让它退化为一封正常的邀请函(笑)。如若我并不怎么熟悉的读者,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了解你的渠道,空间、朋友圈、知乎、博客等,只要是能够体现你思想的媒介即可。
每一次交流后,我会试着写一篇博客来总结整理,在隐去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再现对话的内容,既是为了记录,也是给愿意参加的朋友的一份“回礼”吧。
以上方式是我一时兴起想出来的,如若已经有了类似的形式,烦请务必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参加这种活动
展望
我不知道这样一个“行为艺术”最终会是以什么形式收场,或许是冷场之后不了了之,或许是在心中暗暗期待却又不敢奢望的那般,能够借此机会和更多人深入交流。
无论结果如何,我迈出了我的一步,我相信,也会有人接着愿意迈出TA的那一步。我最喜欢的博客收录网站“积薪”介绍上的一句话说:“在这个时代依然相信文字的力量,和自由思考的价值”,化用过来,我依然相信交流的需求与价值。
祝各位安好
Professor.X
2023.11.17
P.S.听《随机波动》似乎有点太多了,起标题已经完全是随机波动的样子了;至于非要用这个一看就是门外汉的书信格式,或许是希望能够如《查令十字街84号》那般寻得一群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