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灰”
近日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由于行业相关,主讲老师讲了很多关于中美对抗的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虽然很多观点我无法根据自己掌握的有限的信息判断其正确性与合理性,但听完这次讲座后,对这场中美对抗也有了些新的想法。
对抗出现的必然性是毋庸置疑的,此前阅读马列著作时曾读到,“利益是讲究实际的,世界上没有比消灭自己的敌人更实际的事情了”,二者各自为争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对抗是很自然的事,非要给这场对抗分出个正反善恶对错出来,反倒是多此一举了。当然,各国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让自己师出有名也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在各大媒体宣传时都会加上道德的指责,我对政治涉猎甚少,对此无意对此多加评判,这也不是本文想讨论的核心。
我此前所思索的问题是,中国在对抗中胜出的可能性所依仗的是什么。美国所依仗的优势是很显然的:自二战以来便积累起的强大经济、科技基础和国际地位。凭借着这些优势,它可以吸纳各国人才,封锁控制各项技术,打压别国的经济和科技……但中国作为一个后起之秀,面对着有百年积累的对手,何以实现反超呢?似乎怎么看来,这都是个死局,美国实行的封锁与制裁实在太过有力。
在边听讲座边思考时,我寻得了一份答案: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
当欧美国家享受着8小时工作制时,我们在拼命996,工作量近乎翻倍。凭借着这股拼劲,我们一年做着别人几年的工作量,在靠砸时间就能出效果的行业,我们飞速地赶超着。这场对抗,我们的底牌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安逸生活的牺牲。这一情景,似乎和近百年前的抗日战争相同,靠着无数人民的牺牲,换来民族的胜利。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有一段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话或许能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景:
我们姑且不谈论这些行为的实际价值,或者是否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改变中国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仅就这种倒山改河的气势,你也不能不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精神而赞叹。当你看见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掉;或者像做花卷馍一样把梯田从山脚一直盘到山顶的时候;当你看见他们把一道道河流整个地改变方向,如同把一条条巨龙从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亘古未变的老地方牵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你怎能不为这千千万万的“愚公”而深受感动呢?而且应当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这样的壮举啊!他们有时一个人一天吃不到一斤粮食,更不要说肉了;拿着和古代老祖先们差不多的原始工具,单衣薄裳,靠自己的体温和汗水来抵御寒冷……就这样,一锨锨一镢镢地倒腾着山河!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他们曾经修建起雄伟的万里长城,凿通横贯南北的大运河……今天,他们饿着肚子,又气壮地宣称,他们要把“地球戳个大窟窿”……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坚忍的民族,是一个“能吃饱饭就不会造反”的民族,而且是一个很能够把未来、后代的幸福生活作为自己当下牺牲的动力的民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吃不饱饭时,中华民族也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在当下的中美对抗中,摆在新一代青年面前的有两条路:留在国内破釜沉舟与祖国共进退;成为一名“润人”漂泊异乡。早些年或许选择走的人会更多,尽管举目无亲思乡情切,尽管客居他乡难以融入,但在更好的物质条件与生活质量的吸引下,还是选择出走。但随着国际关系进一步紧张,即便身处国外乃至已然入籍的在中国长大的人,也难以置身事外享受国外福利制度的岁月静好,各种搜查排挤亦层出不穷,以至于一部分“润人”开始往回跑。于是,两个选择从原本的一个显著优于另一个,变为同样“烂”的选择。
知乎是一个以“润人”思想为主流的平台,但即便在此,也有着“应该因为国际形式而放弃留学吗”等一系列问题,昭示着当下青年人的徘徊与不安。一方面他们不能心甘情愿地做更多的工作拿更少的钱,另一方面他们眼馋的那些工作岗位又已经对他们关闭了大门。他们在两者中艰难地抉择着,而我想,随着国际关系日益恶化,会有更多人的选择从离开变为留下。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突然变得爱国了,而且走投无路了。
多年以后,如若中国真的赢下了这场对抗,打破封锁问鼎世界,或许会在历史、政治书上歌颂这几代人所做的努力与奉献,讴歌伟大的精神。但实际上,如若不是生活所迫,又有几人愿做如此牺牲呢?由此不由想到当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辈们,他们中自然有怀抱崇高理想,为赢得民族独立而慷慨赴死勇于牺牲的人,但我想,也会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只想过着安稳的生活,奈何为时代所迫,只得做一回英雄。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他们的牺牲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必然要归功于他们,但我想,对于作为先锋的前者,我们应当多一份敬佩;对于作为平凡人的后者,我们还应当怀有一份同情与惋惜。